继续教育自考|成人高考信息

国家综合重点院校

今天是 
自考试题

全国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研究方法试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1-13 21:02 点击:
课程代码:03350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研究者采用的观察法、深入访谈法等,属于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中的   A.方法论 B.具体方法和技术 C.研究方式 D.研究范式
  2.对某种社会现象比较集中的、对全局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一个或几个单位进行的调查是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3.主要作为先导性研究,从而使研究者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有一个基本认识的社会研究是 A.描述性研究 B.探索性研究 C.解释性研究 D.规范性研究
  4.研究者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和安排,这是指 A.研究选题 B.研究论证 C.研究设计 D.研究汇报
  5.下列属于横向研究的是 A.人口普查 B.趋势研究 C.家庭生命周期研究 D.社会史研究
  6.在选题过程中,研究者根据自身的价值观、态度、研究兴趣和其他自身条件,自觉或不自觉地设置的标准,被称为选题的   A.重要性标准 B.主观性标准   C.创新性标准 D.可行性标准  
  7.研究题目主要来源于   A.个人愿望 B.社会实践   C.研究兴趣 D.哲学思辨  
  8.人们在抽象思维领域中对外部客观现实的各种要素特征及其关系的再现,被称为   A.理论命题 B.变量   C.概念 D.理论模型  
  9.社会理论能够反映一类社会现象的共同特点,说明社会理论   A.具有解释社会现象的功能 B.具有预测社会现象的功能   C.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 D.具有批判社会现象的功能  
  10.社会学中的社会分层理论、社区理论、社会控制理论等都属于   A.宏观社会理论 B.中观社会理论   C.微观社会理论 D.总体社会理论  
  11.衡量样本代表性大小的标准是   A.参数值 B.抽样误差   C.统计值 D.样本规模  
  12.如果不考虑经费问题,那么样本规模主要取决于抽样精度和 A.总体规模 B.抽样比率 C.总体标准差 D.抽样框
  13.最简单、最直接评估信度的方法是 A.折半信度 B.表面信度 C.再测信度 D.复本信度
  14.从测量层次看,量表测量属于 A.定序测量 B.定比测量 C.定类测量 D.定性测量
  15.按照李克特量表的形式设计出来的、可以用来测量“自尊心”的是 A.比奈量表 B.罗森伯格量表 C.语义差异量表 D.斯皮尔曼量表
  16.关联式问题是指一组密切相关、前后衔接的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以后的问题被称为 A.相倚问题 B.封闭式问题 C.过滤性问题 D.开放式问题
  17.按照交流方式的不同,访谈可分为 A.结构式访谈和无结构式访谈 B.个别访谈和小组访谈 C.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 D.一般访谈和特殊访谈
  18.在访谈开始前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是 A.当场记录 B.表情和动作控制 C.对问题的追问 D.了解被访者的社区特征
  19.访谈过程应适可而止,访谈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要超过 A.3小时 B.2小时 C.1小时 D.30分钟
  20.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活动或团体内,作为被观察者中的一员来进行观察,这种观察方法是   A.局内观察 B.局外观察 C.间接观察 D.实验室观察
  21.下列属于观察准备阶段的活动的是 A.进入观察现场 B.操控观察变量 C.明确观察目的 D.进行观察记录
  22.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仅仅他人在场就会对人的行为和表现产生促进或抑制作用。这属于   A.被观察者偏见 B.观察者效应 C.观察者偏见 D.被观察者效应  
  23.下列属于非介入式社会研究方法的是 A.访谈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文献研究法
  24.关于内容分析法的缺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成本高 B.不便于重复研究 C.不能进行定量研究 D.只能研究记录下来的信息内容
  25.二手资料分析的优点是 A.省钱、省时、省力 B.容易保证效度 C.容易发现原始资料的错误 D.编码容易
  26.在资料审核工作中,对资料进行逻辑检查,检查资料中有无不合理和相互矛盾的地方。这符合资料审核的   A.真实性原则 B.标准性原则   C.准确性原则 D.完整性原则  
  27.研究者研究人口的年龄结构时选择以年龄为标志进行分类,这是遵守了   A.从研究目的出发选择标志的原则   B.从反映事物本质的需要选择标志的原则   C.根据历史条件选择标志的原则   D.穷尽性和互斥性的原则  
  28.《男女性格的差异真的会消失吗?》,这种标题属于   A.直陈主题式标题 B.反问疑问式标题   C.结论展示式标题 D.一般疑问式标题  
  29.将研究报告划分为综合性研究报告与专题性研究报告的根据是   A.研究报告的目的 B.研究报告的作用和功能   C.研究报告的性质 D.研究内容所涉及的范围  
  30.关于普通研究报告的导言部分,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导言主要是交代研究结论   B.导言需要说明研究目的   C.导言要对客观事实进行陈述和分析   D.导言要运用图表表现资料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作为社会研究的主体,企业在社会研究活动中可以充当   A.组织者 B.委托者   C.承担者   D.旁观者   E.资助者  
  32.关于个案调查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调查具有深入性   B.比较节省人力和经费   C.调查对象比较少   D.不能按照统计学原理将调查结果推论到总体+   E.个案调查的核心在于抽样  
  33.研究设计涉及的内容包括   A.明确研究选题   C.确定分析单位和具体的研究对象   B.明确研究性质   D.确定研究方式   E.确定具体的研究方法  
  34.社会研究的科学逻辑包括   A.抽样—推论原则C.假设—检验原则   B.演绎推理原则   D.统计性原则   E.经验归纳原则  
  35.在抽样过程中若采取随机原则,就要   A.满足等概率要求C.满足独立性要求   B.满足不等概率要求   D.满足零概率要求   E.满足非独立性要求  
  36.关于问卷设计提问技术,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提问应当尽可能简短   B.提问应当明确,不能模棱两可   C.不要使用否定形式提问   D.为了问题简洁,尽可能地使用专业术语   E.避免一题两问或一题多问  
  37.电话问卷调查的缺点有   A.成本高   C.人为设定观察情境   B.可能出现抽样偏差   D.不够方便快捷,实施困难   E.难以通过被访者的非语言信息来判断被访者回答问题的认真程度和真实程度  
  38.关于小组访谈,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小组访谈要有明确的主题   B.小组访谈一般以5~7人一组为宜   C.主持人最好能够在会前寻找带头的发言人   D.小组访谈的主持人要做到谦逊、客观   E.以了解情况为主的小组访谈,要寻找有理论修养和独到见解的人参加会议  
  39.能够进行定量分析的社会研究方法有   A.问卷法   B.开放式访谈   C.非结构式观察   D.内容分析   E.实验法  
  40.普通型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的撰写一般应该注意   A.研究资料呈现的顺序 B.文字与图表的配合   C.对事实的意义进行客观的陈述与分析 D.拟定研究报告标题应该简洁生动   E.文献综述要系统、深刻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1.简述社会研究的目的。
 
42.简述抽样调查的特点。  
  43.简述测量的基本步骤。  
  44.简述影响观察信度的因素。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45.论述实验法的缺点。  
  46.结合下表,试述如何设计统计表的形式与内容。  
  1982年我国三个直辖市人口数 单位:人     市名 人口数   北京市 9230687 天津市 7764141 上海市 11859748

  五、应用题(本题8分)   47.某中学有100名教师,其中有高级职称的20人,有中级职称的50人,有初级职称的30人。请采用等比例分层   抽样方法,从该校教师中抽取20名教师作为调查的样本,并说明抽样过程中应解决的基本问题。 
上一篇:没有了

==最新报名名单==

  • 甘汉*    现代企业管理  
  • 马英*    人力资源管理  
  • 王茜*    艺术设计  
  • 幸会*    人力资源管理  
  • 李志*    公共关系  
  • 钱文*    英语教育  
  • 张轶*    学前教育  
  • 王丽*    秘书  
  • 温爱*    心理健康教育  
  • 郭志*    电子政务